网上流传的光绪和珍妃照片皆为假,知名博主现已找到了实质性证据

珍妃是个可怜的女子,由于深得光绪的宠爱,引来了姐姐隆裕皇后的嫉妒。

再加上数次得罪慈禧,她被幽禁在了药房中不见天日。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时,慈禧挟持光绪出逃,仍没有忘记幽禁的珍妃,命令太监将她投入井中。

那一年,珍妃24岁,死在了生活了十年的紫禁城。

由于她的不幸遭遇,现今网络中有不少关于她的文章。

而这些介绍珍妃的文章中,大多引用了一张照片(下图),据说这是她仅存于世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来源于1990年故宫出版的《故宫旧藏人物照片集》,成了大家公认的珍妃模样。

其实,它并不是珍妃本人的照片。

数十年前,就有人质疑照片中的女子不是珍妃本人,因为这张照片充满了疑点。

当时质疑者提出了不少疑问,总结归纳有以下四点:

第一,珍妃是名美丽的女子,活泼可爱。

据《国闻备乘》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照片中的女子,不仅长得胖,而且相貌普通。

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竟然能博得光绪的欢心,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我们总不至于说光绪的眼光太差了吧?

第二,网传的照片并不完整,原始版本的照片上写有“贞贵妃肖像”五个字。

众所周知,珍妃死于1900年。

死后一年,也就是1901年,被追封为“贞贵妃”。

她生前拍摄的照片, 居然题有死后的封号?

从常理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假如说有人在她死后,给这张照片标注贞贵妃肖像五个字,那也不符合规制。

清朝末期,无论王公贵妃,还是达官贵人,都没有在照片上题写死后封号的习惯,因为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这张黑白照片是通过暗房合成洗印而成。

暗房合成技术是瑞典人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于1857年发明。

但问题在于,这张照片使用了明胶银盐纸基工艺。

这项技术,1910年以后才在中国普及,那时候的珍妃早就死了。

第四,目前所知的史料,在紫禁城中拍摄的第一张个人照片,是1903年裕勋龄为慈禧所拍。

裕勋龄是大清皇宫的首位御用摄影师,现存的慈禧照片全部由他拍摄。

慈禧不开这个头,珍妃怎敢在她面前先行拍照?

毕竟这涉及到皇家的礼仪和尊严。

况且,珍妃是慈禧的眼中钉,她哪有胆子先于对方拍摄自己的个人照片。

但以前大家只是提出疑点,并没有找到实质性的证据,说明照片中的女子并非珍妃本人。

直到本月15日,新浪微博的一名博主廉子雎,从1910年出版的《海上惊鸿影》中找到了答案,才让真相大白。

非常感谢他,让我心中多年的疑问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海上惊鸿影》创办于1910年,是有正书局出版的期刊。

期刊在简介里说道:“本刊征集三十年来名妓及现在最时髦之倌人照片,择其艳名尤噪者都凡五百余人,上海一埠之名妓尽网罗于此册中。”

当我们看到原版照片的真正出处后,不由得恍然大悟。

原来照片主人的真正身份是名青楼女子,艺名叫做黄云仙。

廉子雎还告诉大家,这张假珍妃的旗头插戴,是把当时汉族女子流行的发饰拆下重新组装在了旗头上。

做为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断不可能有这种标新立异的打扮。

至此,关于这张被误认为珍妃的假照片,终于在真相面前落下了帷幕。

那珍妃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了?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答案了。

这位短命的红颜,并没有拍摄过属于自己的照片,也没有留下画像。

关于她的美丽容颜,只能是凭借我们后人的想象力了。

实际上,现在网络中流传的光绪照片也和珍妃一样,不是本人的真实照片。

因为支持戊戌变法,光绪自1898年就被慈禧囚禁于中南海瀛台中整整十年。

而我上文也说了,1903年,紫禁城中才有第一张为慈禧本人拍摄的照片。

在这之前,光绪既没有时间,也难有机会拍摄自己的个人照。

而且根据学者考证,在光绪被幽禁的日子里,裕勋龄确实偷偷为他拍过照片。

可惜的是,这些照片并没有保存下来,为世人所睹。

网上流传的这张精典照片,让很多人认为它是光绪难得保存下来的照片。

以前的历史教材上也曾刊登过这张照片,但最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已经将其删除。

这是因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这张照片是光绪本人。

而这张照片最早见于1920年的《时报图画周刊》,但出处、来源、拍摄时间及地点通通没有说明。

这不得不令人存疑。

其实光绪是有机会拍照的,但私底下都被慈禧阻止。

慈禧这样做,纯粹是出于政治考量。

因为慈禧囚禁光绪的理由之一是说他身体羸弱,无法理政。

如果健康的照片公布出去,那朝野怎么想?百姓会怎么想?

这很可能会引起一场政治风波,出于这些考虑,慈禧决不允许他人给光绪拍照,并公之于大众。

那上面这张精典的假照片是如何流传于世的了?

根据学者们的考证,这不过是画家给光绪画的一副肖像画。

后来有人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而后发表在媒体里,冒充是自己拍摄的清朝皇帝照片。

网上还有个段子,说特赦后的溥仪重回故宫,看到光绪房间里挂的是他父亲载沣的照片,便提醒故宫的工作人员挂错了照片。

工作人员随即叫来专家,但专家不相信溥仪的话。

溥仪无奈,只好指着照片说:“这是我爹。”

专家这才明白站在面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连忙道歉。

连专家都能搞错,那是不是说明光绪没有照片留存于世了?

答案是否定的。

光绪确实是有张照片留到了今天,但那属于偷拍的新闻照片。

1902年1月8日,光绪和慈禧太后结束了所谓的西狩生活,回到了疮痍满目的北京城。

一名外国记者,在光绪下轿的一瞬间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下图)。

但由于是个短暂过程,这位外国记者没办法拍下光绪的真容。

当时的情况是,光绪下轿时没抬头,没左顾右盼,马上就进了庙内。

那名外国记者没法再多拍几张照片,只拍到光绪低头下轿的镜头。

因此,我们至今仍无法通过照片看到光绪本人的真实相貌。

这不得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

破案了!流传近百年的“珍妃”照片为假,原来她叫“黄云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说到珍妃这个名字,你会想到啥?

脑海里首先浮现出那张胖胖的脸,然后跳出默认关联词:慈禧、光绪——慈禧把她推到井里去了,真当可怜,她是光绪最爱的妃子啊……这个宫廷八卦故事,深入人心。故宫博物院的“珍妃井”,多年来都是热门“景点”。

如今打开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介绍珍妃的页面上,也放着这张大众熟知的黑白照片。

故宫出版的《故宫旧藏人物照片集》(1990年)和《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1994年)两本画册也都发表过同一张“珍妃”的照片:一位年轻女性的椭圆形半身像,前额有短短的刘海,梳着硕大的旗头。

故宫出版的两本画册中的“珍妃”照片 图片来自徐家宁

但实际上,几年前,这张著名的照片已经被学者打假了。比如历史影像学者徐家宁,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影像的研究和整理。他在《光绪与珍妃的照片辨伪》中,考证了这张流传甚广的照片中人并非真正的珍妃,很可能是1910年代拍摄的一位戴着大拉翅的汉族姑娘。

不过,一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张照片为假,也就是说,这个胖胖的姑娘究竟是谁,没有新的史料。

现在,这个故事可以结尾了。

3月15日,博主“廉子雎”发了一条微博,在1910年出版的上海青楼女子稀有图录《海上惊鸿影》中,偶然发现了这张被误认为是“珍妃”的照片。

原来,“假珍妃”是一位青楼女子,花名“黄云仙”。

图片来自“廉子雎”微博截图

“因为这种超短小刘海是清末汉族女子的流行发式,清末青楼女子又是最早一批敢于去影楼拍照的女性群体,而且拍照花样颇多,喜欢COS成不同形象,比如这种头顶‘两把头’的影楼艺术照。但是一直没看到有人拿出直接证据来佐证照片为假,这本《海上惊鸿影》也从未曾有人提及过,没想到就在无意中给翻到了,发现了一处史料佐证,而且这位女子的花名叫‘黄云仙’,还是蛮惊喜的。”@廉子雎这样说。

113年前的“她”,道出了真相。

图片来自“廉子雎”微博

图片来自“廉子雎”微博

@廉子雎说:这本1910年出版的《海上惊鸿影》并不是说这里面的照片都是1910年拍的,而是汇总了整个00年代的名花倩影,根据图录中展现的装束特征,时间跨度从1900年代早期至1900年代晚期都有。这张“超短小刘海”的“假珍妃”照片是1900年代早期拍摄的,晚期都开始流行卷棚式刘海和燕尾刘海了。”

为什么她的照片会被误认为清宫人物,还流传了近百年?

服饰史研究者@撷芳主人补充了新的线索:“现在有新的发现,即故宫确实收藏了一批清末名妓照片或底片,可能很早就被误认为清宫人物了,可以参考左远波对故宫藏‘艳榜’照片的系列考证文章。”

假珍妃——现在可以叫黄云仙了,她的刘海和插戴的古怪旗头,一直让很多人迷惑。

@廉子雎说,这张“假珍妃”的旗头插戴,应该就是把当时汉族女子流行的发饰拆下来重新组装到了旗头上,旗头两侧的扇形头饰本来是罩在头部两侧的装饰,这种影楼COS照本就是图个新奇。“我们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解读了1900s至1950s的中国女人刘海风尚折腾历史。”

徐家宁此前在考证中,也提到,这种额前极短的一行刘海发型称作“满天星”,是大概在1900年代才从青楼中传出的一种时髦发型。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徐家宁的考证——

这张常见的“珍妃”照片并不完整,在故宫收藏的原版中,照片上半部分还有通过暗房合成的“贞贵妃肖像”几个字。

原版 图片来自徐家宁(下同)

这样的处理方式说明这张照片采用的是明胶银盐纸基工艺,这种照片处理工艺直到1910年代末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不是珍妃活着的十九世纪。清代后妃中被封为“贞妃”的只在顺治朝有一位,而且不是“贵妃”衔,那时也没有摄影术。珍妃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才“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褒恤”,如果这是一张“官方”的照片,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讹误。除此之外,照片中人物的发型也是疑点。这种额前极短的一行刘海发型称作“满天星”,是大概在1900年代才从青楼中传出的一种时髦发型。

“满天星”发型

众所周知,在清代,汉族未出阁的姑娘要有覆额的刘海,出嫁后则会把额前的头发向后梳,露出额头。青楼女子“满天星”的发型是介于有刘海和没刘海之间,实际上是向青楼的顾客暗示姑娘们的“鲜嫩”程度。旗籍贵族女性在清代没有留刘海的习惯,特别是在婚后,头发会先经过中分或偏分才再进行处理,不会剪短额前的头发,全民刘海是“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的。综上所述,这张流传甚广的照片中人并非真正的珍妃,很可能是1910年代拍摄的一位戴着大拉翅的汉族姑娘。

旗籍贵族女性在清代没有留刘海的习惯

那么,珍妃到底长啥样,有没有她的照片?

如果翻翻旧资料就会发现,1930年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周刊》出版了一期“珍妃专号”,上面刊载了一张“珍妃遗像”:一名满族传统装束的年轻女子站在屋前,左手扶在一张茶几上,右手捏着手帕。

“珍妃遗像”

这张也不是珍妃。

听徐家宁继续说——

据此“专号”刊载,这张照片曾经一些太监和宫女的指认,一位刘姓宫女回忆说:“宫中之像,乃光绪二十一、二十二年之照,所着衣服,长袍为洋粉色,背心为月白色镶宽边,乃光绪二十一年最时髦之装束,系于宫中另做者。珍妃每早于慈禧前请安毕,即回景仁宫,任意装束,并时则各种姿势,此象则于南海所照,后为慈禧所见颇不悦。”描述得如此具体,似乎可以确定这张站像里的女性就是珍妃了。

不过,这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普遍认为(史料+实物证据)摄影术进入宫廷并为长居紫禁城的人服务始于1903年勋龄为慈禧拍照,如果这张照片是珍妃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年间在南海拍摄的,那也就是说早在1895-1896年间,就有摄影师进入宫廷为后妃拍照,这似乎比给光绪皇帝和慈禧拍照还难,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怎么能随便在外人前抛头露面?!而且这个摄影师极有可能是男性。传说珍妃喜欢拍照,还以某位亲信太监为代理人,出资在东安市场开了家照相馆,会不会是她指导某位太监为自己拍了这张肖像呢?要知道,在1900年以前摄影还处在干版工艺的时代,底片都是玻璃板,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远不像现在会按快门就行。如果珍妃把在宫中拍的照片拿到外面去洗印,让皇帝的后宫抛头露面,在最讲究“礼”的宫廷,那她真是死有余辜了。那会不会是珍妃在进宫之前拍的这张照片呢?珍妃出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进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幽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推入井中,也就是说在宫外拍照只可能是在1876-1889年之间,即1-13岁之间,这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完全不符。

更重要的是,经过其他照片的交叉比对和清皇室后裔的指认,这张照片里的人是郭布罗·荣源(1884-1951)的母亲,后来宣统帝的皇后婉容的奶奶。荣源的三继妻是贝勒毓朗家的二格格,也就是婉容的养母。另有一张荣源之母穿同样衣服戴同样发饰在同一地点与亲家毓朗福晋拍摄的合影。

所以,这张照片中的女性也不是珍妃。

荣源之母与亲家毓朗福晋合影

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张可以确认是珍妃的照片。我们需要再等等,时间或许会回答。

“假珍妃”的谜解开后,有网友说——

好消息:老悬念长流转今定论。 坏消息:俊光绪俏珍妃影无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问答

银子戴着变黑了是怎么回事?

其实,银要变黑,关键是需要有硫,银饰变黑其实是个简单的化学反应,银和硫反应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代常用砒霜作为一种毒药,由于当时提纯技术不够,所以砒霜...

为什么有些摄协人员总爱拍黑白纪实?

为什么有些影协人员总爱拍黑白纪实?谢邀,首先我们得承认,黑白照片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时有,现在依然存在。很明显,黑白照片能让人最快找到照片主体和中心...为...

单反镜头后面的D和G有什么区别-JacJac的回答-懂得

一、D、G的含义D镜头D的意思是带有距离传感器,和带不带马达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很多D头都是有机身马达的,比如17-35F2.8D就是超声波镜身马达。G镜...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853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锑、矿物油、阴离子洗涤剂、溴酸盐、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等7项指标的检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