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的最后余晖丘吉尔:赢了二战毁了英国,曾4次想分裂中国

丘吉尔,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余晖。他带领英国赢得了二战,却被认为毁掉了英国;他极端仇视中国,曾4次准备分裂中国......

双手叉腰、怒目圆睁,这是丘吉尔最著名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丘吉尔,全身散发着威严和怒火,仿佛下一秒他就要扯开嗓门大喊:“我们决不投降。”

就是这样的丘吉尔,作为战时首相,用他的坚决和勇气,鼓舞了全英国的民众。

他们拿起武器,和法西斯展开了英勇的决斗,最后终于守护住了自己的家园。

可是在战后,英国民众却纷纷弃丘吉尔而去,他们指责丘吉尔毁了大英帝国。

那么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的丘吉尔,为何会被指责毁了英国呢?

一、被赶下台的英雄首相

1945年7月,在二战即将要结束的时候,英国进行了新一届的全国大选。

此时的丘吉尔踌躇满志,他知道,在英国,他的个人威信已经达到了顶峰,他早已经是“胜利的化身”,所以,对于这次选举,他志在必得。

因此,当他发现他被赶下台之后,内心是无比悲伤的,他甚至抱怨,英吉利民族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

其实,英国民众之所以会这样对待他们曾经的英雄,都是英国社会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

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是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是精神上无比的痛苦。

可是,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丘吉尔,并没有完全理解英国人民此时的思想情况,他的竞选也丝毫不顾民情。

对于国家的发展,他并不想进行任何改革,他的竞选纲领主要是针对工党进行批评。

而工党领袖艾德礼,在战时出任副首相。在丘吉尔为了战争频繁出国的时候,国内的行政事务都是由艾德礼主持完成的。

这个过程不仅让艾德礼有更加丰富的执政经验,也让民众对他有所了解。

艾德礼充分考虑了战后的发展,保证在战后会全力保持和美、苏之间的同盟关系,继续维持和平和稳定。

但是,丘吉尔却一直以抨击共产主义著称。在战时,他可以暂时选择和苏联合作。但战争一结束,他就立刻发起了对共产主义的冷战。

在国内,他镇压工人运动,在殖民地,他镇压革命斗争,这些都让丘吉尔赢得了“善战之人”的名声。

这也让极度渴望和平的英国人,不愿意再支持丘吉尔。丘吉尔黯然下台,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生涯。

二、机关算尽、一无所获

世界霸主的地位从来都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上的,可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经济优势,基本已经全面丧失了。

一场战争,让英国的国债翻了三倍,英国从一个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军事上,英国损失惨重,导致英国对海外殖民地的约束能力下降,殖民地纷纷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

意识到帝国倒退这一不可以逆转的事实后,丘吉尔提出了重要外交策略“三环外交”,可惜,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二战前,英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与欧洲大国之间一直处在若即若离的状态。

这样英国在欧洲国家之间既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不参与欧洲事务,专心谋求发展,又不至于彻底被排除在欧洲之外。

但是,国内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让英国人意识到,这个政策有些不合时宜了。

因此丘吉尔提出了著名的“三环外交”,希望利用英国分别和美国、英联邦以及欧洲之间的势力均衡,重塑英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但是,事与愿违,因为整个局势的变化,大大出乎了丘吉尔的预料。

二战大大消耗了英国的国家实力,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才最终坚持到战争胜利。战后,面对千疮百孔的经济,英国不得不接着向美国寻求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缓解了英国的困境,也加剧英国了对美国的依赖。英国不仅没有能力制衡美国,反而成了美国的附庸。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苏联对欧洲的控制,英国也开始主动拉拢美国,以对抗苏联。这都让美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三环外交”的重心也越来越往英美关系倾斜。

英美关系的日益密切,让欧洲国家对英国大为不满。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联合起来的欧洲实力早已经超过了英国的想象,英国不得不考虑融入欧洲。

更让英国糟心的是,英美矛盾的升级,再一次加剧了英国的困境。

因为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英美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在核问题上两个国家再次爆发了矛盾,英美关系开始出现倒退。

与此同时,欧洲统一市场发展欣欣向荣,英国因为与美国产生裂痕,就准备调转方向,加入欧共体。

可是,因为不满英国的傲慢和英美之前的特殊关系,法国两次拒绝了英国的申请,一直到1973年英国才得偿所愿。

此时,法国和德国抓住时机,迅速发展,经济地位早已经后来者居上,远远赶超英国了。

随着英国自身实力的衰弱,英联邦内部也越来越松散,许多英联邦国家甚至开始向美国寻求援助和支持。英国原有的影响力再一次下降。

丘吉尔原本设想的三方势力均衡,英国从中控制三种国际势力,为英国攫取最大利益,变成了英国和三方之间都产生了紧张的关系。

此后的英国,在外交中一直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无措状态,早已发挥不出一个大国的应有水准,而这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结果是丘吉尔绝对没有想到的,虽然这不是丘吉尔的本意,但是也不能否认,就是因他极端的利己主义,才导致了这一步。

在丘吉尔心中,无论何时,都是要先为英国谋求利益的。就像二战时期,丘吉尔为了在中国牟利,甚至不顾战时同盟国之间的团结一致,数次考虑分裂中国。

三、狂热的帝国主义者

也许在英国民众心里,对丘吉尔褒贬不一,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丘吉尔绝对不算友好。

丘吉尔是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者,他生于日不落帝国,自小被灌输的就是优越白人征服原始土著的观念。因此,他看不起一切他自以为的“低等民族”。

二战以来,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当时的美国为了牵制日本,也十分需要中国协同作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英、美、苏成为共同反对侵略者的同盟国。

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被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应恢复其权利。

国民政府当即宣布,废除同德意志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还提出,既然同属同盟国,而且根据《大西洋宪章》的精神,中国同英美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也应该废除。

面对中国的要求,罗斯福是表示同意的。可是,丘吉尔却坚决不同意。

1942年10月,英美两国分别通知国民政府,表示愿意放弃在华的一切权益,并且就废除条约问题,进行谈判。

可是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发现,英国的草案中,并没有归还香港这一条。

蒋介石对此提出了不满,丘吉尔却说,他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不是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

在丘吉尔的强硬姿态之下,国民政府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再一次提出了归还香港的要求,丘吉尔再一次强硬拒绝。他说,香港是英国的领土,只要他当首相,就绝对不会让英国解体。

不仅不归还香港,丘吉尔甚至还想染指中国西藏,进步一分裂中国。

1943年5月,太平洋会议结束以后,丘吉尔和罗斯福谈到了中国西藏的问题。

从清朝末年,英国就一直对西藏念念不忘,并且曾经两次派出军队入侵西藏。

此时的丘吉尔直接对罗斯福说,如今的中国政府在西藏并没有实权。他还一心想策动西藏独立,摆脱国民政府,英国好趁机牟利。

随着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住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也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丘吉尔甚至想派人暗杀蒋介石。

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此时的丘吉尔已经失去了首相的职位,但他还是保持着对中国的仇视。

就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战役时,英国的军舰不仅依旧停在长江江面,还对解放军进行挑衅,且无视我军的数次警告。

无奈之下,我军只能开炮还击。而远在英国的丘吉尔知道后,就不断叫嚣,要派出航母来报复中国。

只是此时的英国早已没有当初的能力了,最后只能选择讲和。

对丘吉尔来说,他一切选择的出发点只有帝国利益。为了维护他心目中的帝国荣光,他可以不择手段。

只可惜,历史大势终不可逆,丘吉尔用尽全力守护的大英帝国,终究还是结束了他的时代。

历史老照片:二战三巨头之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诞生于英国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布伦海姆宫。1881年,7岁的丘吉尔被送入一个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丘吉尔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

1893年8月,丘吉尔进入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骑兵专业学习。1895年2月,丘吉尔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1895年10月,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了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

1897年,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写出了第一部着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萨伏罗拉》、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1899年9月,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1900年10月,代表英国保守党参选的丘吉尔顺利当选议员,从此开始了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1908年,丘吉尔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进入内阁。1908年9月2日,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与出生贵族却家境贫寒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结婚,大约有1400人出席了婚礼,国王还向这对新人赠送了一根刻有马尔巴罗家族族徽的手杖。

1914年8月1日,丘吉尔在收到“德国已经对俄国宣战”的电讯后,自行下达海军总动员令,第二天才得到内阁追认。1918年11月丘吉尔在内阁内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他主张积极干预俄国内战。丘吉尔也从此以坚定的反共立场而闻名,唯一的例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认为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残酷的战争并主张裁军。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1940年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不列颠空战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1941年8月,丘吉尔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1日,丘吉尔代表英国和美国、中国以及苏联的代表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草稿上签字,为战后的世界做出规划。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减轻苏联独自面对德军的压力。

1943年11月,丘吉尔与罗斯福以及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做出了敦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的决定。之后丘吉尔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领导人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

1945年5月8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后,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1年,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而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势向群众致意,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1959年11月,丘吉尔继承了“下院之父”的称号。1960年,剑桥大学设立丘吉尔学院,以纪念丘吉尔。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英国政府为丘吉尔举行了国葬。他的灵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众吊唁。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出生地布伦海姆宫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他的父母亲葬在一起。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相关问答

二战全面爆发后,希特勒曾向英国提议结盟,为何丘吉尔不屑一顾?

为何要结盟呢?结盟有啥好处呢?希特勒这边呢,对英国的印象其实还是比较不错的,包括戈林赫斯这些人,都对英国有些说不清的情愫。而从整个德国的环境来看,德...在...

历史小白问一下,二战期间丘吉尔为何不与希特勒和谈?

英国在一战中依靠对于德国的海上封锁,导致德国最后崩溃,而如果有了苏联这个原料供应基地,那么海上封锁对于德国就没有作用,而德国手里握着一个统一的欧洲大...说...

丘吉尔对二战的贡献是什么?

温斯顿·丘吉尔作为英国的战时首相,是二战中的“三巨头”之一,其在战争早期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敌,确切地说,他的这种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1944年的6月份。尽管后...

有哪些高质量的美剧推荐?

很多人看的第一部美剧,就是十几年前的《越狱》,快节奏、反转又反转的剧情,帅气的主角,利落的身手,使这部剧红遍大江南北。此后很多人追起了美剧,《纸牌屋...国...

温斯顿·丘吉尔都写过那些书的书?

1、《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自传,作者是丘吉尔。其是依靠自己早年的记忆,根据以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写成的自传。2013年编入2013人教版...

著名的新闻图片有哪些?

饥饿的苏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摄影师在人像拍摄过程中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从几个方面来说说吧,有扎心的、有尴尬的,也有无奈的还有自己想想都好笑的。总的来说,人像拍摄要比景物及静物摄影有着太多心跳。先从纪实报道摄影人像拍摄来...

那个和“爱因斯坦”合照的清华女博士刘思麟,现状如何?

世界上总有一些奇思妙想的人,刘思麟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多年来,她通过自我扮演与数字技术,合乎视觉逻辑的介入到了一些历史人物所在的现场,最火的就是这样她和...

历史上的预言家有哪些?

自古以来,能够预知未来,未卜先知的人都被称为预言家。历史上,有许多不可思议的预言家,他们当中有的曾预言国运,有的则推演生死,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预言...自...

英国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真的有那么浪漫美好吗?

先说结论:一点都不浪漫美好。辛普森夫人野心勃勃,爱的是爱德华的地位,而不一定是这个人。爱德华退位后的温莎公爵是个挂名头衔,没有权利,也不风光,还一直受...一...